📅 2025-09-16 13:27 | 📂 省交通厅网
中新网吉林集安9月25日电 (记者 郭佳)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25日在吉林集安发布十条“华夏好风光 世界遗产游”2025中国世界遗产游主题线路及路书,串联古都文化与自然奇观,意在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的新名片。9月25日,吉林集安,“华夏好风光 世界遗产游”2025中国世界遗产游主题线路及路书发布。 郭佳 摄 目前中国已拥有60处世界遗产,与意大利并列全球首位。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自2015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整合资源,推动遗产保护与旅游协同发展。当日,北京中轴线、巴丹吉林沙漠、西夏陵正式加入联盟。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处长张靖代表该联盟秘书处发布线路。他表示,十条线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遗产地为核心,贯通东西南北,力求为境内外游客提供“主题化、一站式”的体验,包括中国古都游、江南园林游、熊猫故乡游、北域风情游、关东史诗游、丝路古道游、孔孟朝圣游、绝美仙境游、南方喀斯特游和海上丝路游。 张靖表示,大熊猫是外国人认识中国、认知东方最重要的符号之一,熊猫故乡游以四川为核心,延伸至重庆和贵州,涵盖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和大足石刻等,体现了中国自然与文化并存的特色。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更为外国游客到中国游玩创造了便利条件。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认为,世界遗产有望成为中国吸引国际游客的重要资源。 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表示,将通过国际合作平台把这些主题线路推向海外市场,让更多游客通过世界遗产了解中国的历史与自然之美。(完)--> 【编辑:叶攀】
📅 2025-09-07 10:56 | 📂 华龙网
中新网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记者27日从阅文集团获悉,中国网文《道诡异仙》与圣淘沙名胜世界旗下新加坡环球影城(简称“新加坡环球影城”)合作打造的万圣节主题探险屋26日在当地开幕。这是新加坡环球影城首次与中国网文IP展开深度合作,打造“IP+文旅”跨国融合模式。 该项目通过逼真的主题场景再现、NPC沉浸互动等形式,以实景体验还原小说中的奇幻世界。新加坡环球影城现场。 主办方供图 作为《哈利·波特》《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等全球顶级IP的聚合地,新加坡环球影城注重IP的全球影响力与文化独特性。《道诡异仙》凭借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开创性的奇幻叙事架构以及海内外的读者影响力,成为首个进入新加坡环球影城的中国网文IP,为这座世界级主题乐园注入了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 《道诡异仙》由网文作家“狐尾的笔”创作,以主角李火旺在现实与修仙双世界中的穿梭冒险为主线,融汇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民间传说与现代幻想元素,构建出一个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宏大世界观。该作品是2023年度现象级破圈之作,全网积累书粉超1138万。 在此次推出的“万圣节惊魂夜13”中,《道诡异仙》主题探险屋以小说世界观为线索串联游戏动线。游客可深入探索“清风观”“白玉京”等标志性场景,与原著NPC角色展开高能剧情互动,从读者化身“闯关者”。中国IP衍生品进驻新加坡环球影城旗下商店。 主办方供图 作家“狐尾的笔”表示,“很荣幸《道诡异仙》能成为首个登陆新加坡环球影城的中国文学IP。从文字到实景的转化,是一次奇幻的旅程。我非常期待全球游客能在此开启一段虚实交织的独特冒险。” 此次与圣淘沙名胜世界的合作是阅文“IP乐园”模式在海外的首次落地,后续还将同步在新加坡环球影城推出《全职高手》《诡秘之主》等热门IP的衍生品。(完)--> 【编辑:刘欢】
📅 2025-09-20 19:25 | 📂 铁血社区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9月27日5时49分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北纬34.91度,东经104.58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启动三级应急服务响应,要求有关单位开展联合会商,加强震情监测和震后趋势研判,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目前,甘肃省地震局已派出现场工作队赶赴震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据了解,甘肃定西、兰州等地有明显震感。 (总台央视记者 张腾飞)--> 【编辑:李润泽】
📅 2025-09-24 18:08 | 📂 梦工厂动画官方网站
中新网雄安9月27日电 (邢璐 韩冰)27日上午,雄安图书馆运营启动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标志着这一城市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正式对外开放。作为新区重要的文化地标,雄安图书馆将立足“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构建服务终身学习的全龄友好型阅读空间和书香味的“城市会客厅”。9月27日,雄安图书馆运营启动仪式现场。 韩冰 摄 雄安图书馆位于启动区,总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地上七层、地下二层,设计藏书量约150万册,可提供阅览坐席约3500个。馆内设有综合服务大厅、幼儿及少儿阅览区、休闲阅览区、电子阅览室等多功能主题空间,旨在打造书香浓郁的“城市会客厅”。 建筑外观融合“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理念,屋顶水平延展,基座敦实稳重,外立面以简牍为灵感,形成书本翻页的动态视觉效果,竖向梭形百叶系统则营造出“书海泛舟”的意境。图书馆不仅服务本地居民,还将辐射周边高校、企业总部和产业园区,助力构建“15分钟阅读圈”,成为提升新区文化软实力、吸引青年人才的重要平台。 在服务方面,雄安图书馆以智能技术重塑阅读体验。馆内实现“一站式智能借还”,读者通过移动终端预约图书,系统可自动配送至智能书柜;还书时由高速静音分拣系统精准归架。“智能馆员”机器人依托大模型技术,提供多模态咨询与书籍解读服务,陪伴式导览机器人还可实现精准送书。9月27日,雄安图书馆内部环境。 韩冰 摄 启动仪式上,诗歌情景表演《书香润雄安》通过“诗乐启程·文脉相传”等三个篇章,展现阅读力量与雄安文化气象。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彭学明等文化名人现场分享对新区文化建设的期待,邀请公众亲身体验图书馆的独特魅力。 据悉,即日起至年底,雄安图书馆将推出系列“文化嘉年华”活动,包括首届雄安书会、沉浸式阅读剧场、中国画展览、四大名著艺术展、大运河非遗巡展等,涵盖传统书画、文学经典、地域文化等多维度内容,为市民呈现丰盈的文化盛宴。(完)--> 【编辑:田博川】
📅 2025-09-05 17:25 | 📂 金华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9月25日电 (张旭 周毅)记者从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获悉,9月25日,随着“长江号”盾构机在重庆市渝中区顺利接收,标志着渝厦高铁重庆菜园坝长江铁路隧道盾构段顺利贯通。 渝厦高铁重庆菜园坝长江铁路隧道是长江上游第一条高铁穿江隧道,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中铁十四局承建,是渝厦高铁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图为“长江号”盾构机接收现场。张旭 摄 该隧道跨越重庆市渝中区与南岸区,为单洞双线高速铁路隧道,全长11942米,起始于重庆火车站,沿途下穿市政道路、高架桥梁、轨道交通线、建筑群、长江主航道及南山山体,整体呈现“穿山、穿城、穿江、穿水”的复杂特点,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极高。 据中铁十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渝厦高铁重庆菜园坝长江铁路隧道盾构段全长3845米,穿越长江段长达1282米,采用的是自主选型设计的“长江号”泥水平衡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2.66米,施工过程中面临高水压、复杂地质等挑战。 据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建设者们为“长江号”盾构机特别定制了一系列先进技术解决方案,配置了高精度气液压力平衡系统、高压冲刷系统和带压重型刀盘等关键装置,并创新引入了有害气体自动监测、主驱动密封压力自动平衡等先进技术。图为“长江号”盾构机接收现场。张旭 摄 此外,中铁二院技术团队通过自主摸索与技术创新,首创“上部拱盖复合式衬砌+下部边墙锚杆挡墙叠合二衬结构”的洞室结构设计,攻克了3500吨级大直径盾构机在洞内精准组装、始发等难题,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 渝厦高铁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长沙段、赣州至厦门段已开通,待其重庆至重庆东段、长沙至赣州段建成后,共同形成重庆至厦门的高铁大通道。(完)--> 【编辑:李太源】
📅 2025-09-12 16:13 | 📂 鱼香荷包蛋网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5日电题:新疆库车:聆听千年丝路回响 新华社记者张瑜、贺小童、古扎丽努尔 晨光熹微,第一缕金辉唤醒了苏巴什佛寺遗址。始建于魏晋时期的这处佛教遗址屹立于新疆库车市却勒塔格山南麓,东、西两寺隔河相望,仿佛在默默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秋风掠过断壁残垣,卷起历史的尘沙。公元7世纪,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时曾在此驻锡讲经。站在遗址高处迎风而立,仿佛还能听到千年之前,这片土地上回荡的钟鼓梵音。--> 库车,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坐落于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不同文化在此碰撞融合,绽放出璀璨的文明之花。 石窟、古城堡、烽火台……库车市180处文物中,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2023年,库车市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整座城市犹如一座露天的历史博物馆,漫步其中,处处可以感受到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库车市友谊路闹市区,地下七八米深处,藏着新疆首座地下遗址博物馆——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珍贵的汉式砖室墓群。 墓门照墙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中国传统神兽纹样至今清晰可见,上海游客陈美琳一边专注地欣赏,一边感慨道:“仿佛能触摸到历史脉搏,感受遥远时代的生活气息。” 而在地上,龟兹博物馆也于今年面向游客免费开放。龟兹博物馆馆长马丽丽介绍:“为让馆藏文物活起来,地上、地下两馆相依,既以丰富馆藏铺展龟兹文化长卷,又将库车友谊路墓群的历史肌理原真呈现。” 距离库车西北十余公里处,克孜尔尕哈烽燧巍然屹立,这座始建于汉代的军事设施,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至今雄姿犹存,201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汉代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变迁。 “克孜尔尕哈”意为“红色哨卡”。夕阳下,这座汉代军事设施的夯土墙体被映照得棱角分明,泛着淡淡的金红色。“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烽火传讯。”一名游客感慨地说。 夜幕降临,烟火气息在库车老城弥漫。广场上传来欢快的乐曲声,舞者头顶铜盘铜壶,脚步轻快,将迎宾之礼——萨玛瓦尔舞展现在游客面前,掌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库车的老城区还存有大量晚清和民国初期古民居,这些融合了典型汉式外廊和传统维吾尔族建筑风格的民居既是宝贵遗产,也是旅游资源。近年来,库车启动“拯救老屋行动”等系列保护工程,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的生机,游客纷至沓来。 在老城萨克萨克街道的龟兹小巷,60多岁的阿布都卡德·买木提明嗅到商机,将家里空闲老屋收拾出来,开了一个家庭茶馆,“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 月上枝头,点点星光照耀在这片古老与现代交汇的土地上,古城库车的文化魅力之花仍在绽放。 策划:王黎、李欢 记者:张瑜、贺小童、古扎丽努尔 视频:贺小童、张瑜 海报制作:李欢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新疆分社联合制作 【编辑:付子豪】
📅 2025-09-13 12:18 | 📂 马来西亚观光局
新华社快讯:习近平向马拉维当选总统穆塔里卡致贺电 新华社快讯:习近平向马拉维当选总统穆塔里卡致贺电。 【编辑:王琴】
📅 2025-09-28 21:21 | 📂 中国生命科学论坛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若拉长时间维度便会发现,人形机器人正在加速进化。今年的蛇年春晚上,身穿大花棉袄的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与真人舞者一起扭秧歌、转手绢,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而最近,人形机器人马不停蹄奔赴各地赛场,已经能完成传球和运球动作,甚至挑战障碍穿越、智能搜救等复杂任务。 随着其竞技舞台越来越多,这一产业也越来越受关注:机器人参赛是炫技还是真有实力?它们如何完成复杂动作?未来,人形机器人能否实现规模化生产,从赛场走向市场?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钢铁“球员”拼球技--> 400余平方米的球场上,红蓝两队各5名机器人“球员”对峙而立。一声哨响之后,1名身着蓝色队服的机器人迈着小碎步率先触球、带球前行,红队3名“球员”加速上前拦截。突然,红蓝两名“球员”发生碰撞,蓝队“球员”不慎摔倒,倒下瞬间又把红队“球员”连带绊倒,这一幕令人忍俊不禁。 我们知道,机器人可以搏击、扭秧歌,但是它们真的能像人类一样踢足球吗? “机器人依靠视觉传感器来识别赛场状况,就像人类一样,可以精准地捕捉到足球、队友、对手位置,还能判断赛场边界等信息。同时,部分机器人还配备赛场控制器,用于接收裁判发出的开球、暂停等指令。”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国际事务主任周兆达解释,“接收到信息后,决策指令就会传输给底层的运动控制算法,实现对机器人关节电机的精确操控,进而让机器人完成行走、奔跑、踢球、转身等动作。” 不仅如此,在比赛中,机器人之间可通过无线通信实时传输信息,根据场上局势进行协作,如进行传球配合、执行战术等。比如在3V3或5V5比赛中,机器人会根据各自的位置和角色,协同完成进攻和防守任务。 “但是在比赛中,我们并不能用人类的规则去要求这些机器人‘球员’。出于技术的限制,我们只保留了出界判定等基本规则,舍弃了手球和越位规则,对部分非恶意冲撞也采取宽松的判罚尺度,以保障比赛的流畅性与观赏性。”周兆达说。 竞技背后拼科技 看似一场简单的比赛,背后其实要克服重重困难。“机器人的视觉感知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如赛场灯光的明暗变化、颜色干扰等,可能导致其对球、队友和对手的识别和定位出现偏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参赛队员刘俊涛说,“机器人视角有限,在快速跑动时,球的信息可能出现抖动、不完整或有噪声等情况,难以形成算法所需的精确数据。” 为了让机器人在比赛中表现更出色,科研人员需不断优化实时控制算法、强化学习算法等。例如为了让机器人实现大力射门技术,研发人员运用强化学习技术,突破端到端技术中对周围环境识别的难点;为了解决机器人摔倒后自主起身的问题,又研发出相应的运动控制算法。 比赛间隙,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选手们相互交流参赛经验、分享心得。“比赛制胜的关键在于运动学方面,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定位足球,并且响应速度更快。”泰国参赛队伍的一名工程师说。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参赛队员郑显达对此深表赞同:“泰国队选手在机器人带球方面做得很出色,传球的时候也很流畅丝滑。这给我们今后技术升级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接下来我们将在进攻和防守阵型的转变上进行深度研究。” “本次青岛国际邀请赛,旨在通过为多国提供开放平台,共同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主席、机器人世界杯国际联合会副主席周长久说。 加速从赛场走向更多应用场 高水平赛事作为“新场景”吸引众多高校师生和企业投身研究的同时,也加速了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成果转化。 和赛事场景一样,无论是休闲娱乐、康养护理、智慧家居还是户外作业,“场景实训”都能让人形机器人更快上岗。因此,“场景应用”是人形机器人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有从业者表示,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场景将成为拉开企业间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业内人士预言,人形机器人正成为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产业新赛道。但从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尚处于“展品”阶段,研发和生产成本高,在数据累积、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方面还有很多技术瓶颈。不过,毋庸置疑,这一产业正在“等风来”,谁率先“下场”,谁就能抢占先机。 作为工业强市,青岛是北方地区较早布局机器人产业的城市。在《青岛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中,青岛提出以人形机器人整机和关键部组件产品研发为主线,以特定行业典型场景应用为特色,构建人形机器人产业体系。同时,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有效整合技术、人才及产业资源,让“青岛造”机器人更快跑起来。 “在家电、海洋、康复等领域,青岛的机器人产品优势明显。”青岛市工信局副局长谢龙目介绍,青岛拥有全国30%的涉海院士和50%的涉海领跑技术,水下机器人等产品应用需求巨大;青岛还是中国家电产业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拥有海尔、海信等龙头企业,家庭服务机器人已经被纳入城市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在今年5月举行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发展大会上,青岛发布了新一批具身智能超级场景,覆盖包括民政、智慧家庭、工业制造、智慧城轨、智慧港口等8个超级场景、60多个细分场景,旨在让技术加快迭代,为企业提供更多市场化机会。 “站在未来看今天,我们将持续营造活跃的产业生态,加大场景开放力度,加强高质量数据供给,通过场景共创和产业落地,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繁荣播下希望的种子。”谢龙目说。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陶雯雯) 【编辑:王琴】
📅 2025-09-01 16:22 | 📂 新金华论坛
中新网香港9月27日电 由紫荆文化集团主办、紫荆杂志社承办的2025香港国际中医药大会正在香港举行。“2025香港国际中医药大会 紫荆中医药国际峰会”香港大学平行论坛(简称“论坛”)在大会期间召开。9月25日,2025香港国际中医药大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中)、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左六)等主礼嘉宾合影。(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供图) 论坛由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国中药协会与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联合主办,以“药源永续·开放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汇聚来自中国内地与香港、越南、尼泊尔、马来西亚等传统医药资源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共同探讨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实践。 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在迎来全球化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资源可持续性、国际标准对接与科技赋能等现实挑战。她呼吁要筑牢药源保护底线,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深化开放合作,共建中医药国际话语体系;要强化科技赋能,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紫荆文化集团总经理文宏武表示,“水无源则竭”,药源永续是根基。全球药用植物面临威胁,可持续利用迫在眉睫。须加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保障供应,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模式。需打破藩篱,汇聚全球智慧共同应对挑战;鼓励深化资源保护、科研及标准互认合作,共建发展共同体;鼓励跨界融合,开发符合现代需求的新产品与模式,推动产业升级,激发传统医药生机活力。图为“2025香港国际中医药大会 紫荆中医药国际峰会”香港大学平行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刘良院士、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冯奕斌等专家,围绕中医药防治重大慢性病的价值、传统医药可持续发展全球实践等议题分享真知灼见。(完)--> 【编辑:刘阳禾】
📅 2025-09-27 14:26 | 📂 素炒腐球网
江苏是开放大省,也是外资投资的高地。2021年至2024年,江苏全省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037.4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达16.2%,规模保持全国首位。外资青睐江苏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的《活力中国调研行》让我们走进江南的一座小城太仓,在那里聚集了超过560家德资企业。 先扎根再生长 德资企业持续利润再投增资扩产--> 在太仓的一家生产汽车电机等精密零部件的德资企业,记者通过航拍俯视图看到,灰色顶是2009年最早一期的厂房,白色的是2016年新建的二期厂房,绿地是第三期厂房。在太仓,像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另一家德资企业,29年来在太仓13次增资。为何外资企业如此青睐太仓?一起走进车间来找寻答案。 搭建“双元制”体系 加强高技能人才供给 在车间里,很多穿着红色衣服正在操作台前忙碌的其实不是企业的工人,而是来自太仓一所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他们年纪很小,但是操作起这些生产装备已经很熟练了。对于制造类企业来说,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太仓政府部门和企业一起建立了“双元制”培养机制,鼓励学校和企业一起设定课程。孩子们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另外一半时间在企业参加实训,由企业里的“老师傅”带着孩子们学习生产技能。 强化要素保障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不仅是提供人力保障,当地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生产要素保障。比如许多涉及外贸出口的企业都有建设绿色能源生产体系的追求,在这方面当地电力部门提供“一企一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建立绿色微电网、碳管理等体系。 从1993年首个德资企业落户,到现在太仓已经聚集了超过560家德资企业。 【编辑:刘阳禾】